維基百科暫緩AI摘要試驗
維基百科近期宣布,原訂於6月初展開的AI條目摘要實驗計畫暫時喊停,主要原因來自全球志工編輯社群的強烈反彈。這項原始計畫本意是利用AI生成的未經驗證摘要,供特定用戶在每篇條目頂端閱讀,並特別標示為「未經驗證」,必須點擊後才能展開詳細內容。然而,這一舉措迅速引發維基百科社群的普遍憂慮與質疑,迫使官方做出暫停實驗的決定。
志工編輯們普遍認為,維基百科之所以能維持成為全球可信賴的開放型知識平台,仰賴的正是社群協作、嚴謹查證與信息可溯源的核心價值。他們指出,AI生成內容雖然能大幅提升效率,但由於無法徹底追溯資訊來源,也可能出現所謂的「AI幻覺」——即AI捏造事實或產生錯誤資訊的情況。近期,人們見到 Google 等科技巨頭的AI摘要功能發生誤導甚至荒謬的錯誤,例如「建議在披薩上塗膠水」的幾率,這讓維基百科的社群更加堅決反對類似試驗。一旦維基百科出現難以驗證的AI內容,不僅會損害公信力,也會動搖平台扎根多年的中立形象。
事實上,媒體與知識平台使用AI助理編輯的嘗試並不少見,但部分案例因錯誤百出被迫撤下或大幅修改內容,這也加深了維基百科社群成員的疑慮和警惕。在討論過程中,有編輯直言,寧可讓維基百科維持「嚴肅、無趣」的形象,也不願為了追逐當前的AI熱潮犧牲內容品質以及社群參與的初心。
維基媒體基金會因應社群意見,承諾未來任何與AI內容相關的創新都將加強與志工社群的溝通協調,且不會未經多方討論、由上而下強制推行相關功能。基金會也認可,AI技術有潛力在提高條目易讀性、協助無障礙使用等方面展現積極作用,但如果要真正實踐AI與平台協同的願景,必須嚴格標示AI創作內容,並給予社群檢舉與審核的權限,以減少潛在資訊迷思與公信危機。
AI技術逐漸在知識供給領域展露頭角,但如何在提升效率的同時,確保資訊正確性、來源透明,維持社群協作的根本精神,仍是維基百科及所有網路知識平台必須長期思索與面對的共同挑戰。
智新聞